這是視障者的日常:走出家門,盲杖能探出的地方,表示可以前進;盲道上凸起的圓點,表示可以轉彎;手機軟體裏的讀屏聲,描述眼前的世界……
很大程度上,無障礙基礎設施、應用軟體等給視障者帶去了便利,但在深圳啟明無障礙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周江南眼裏,這些還遠遠不夠。
為了更好地“啟明”,這位90後創業者無數次與視障者一起體驗黑暗。
2009年,周江南讀本科的時候,以志願者的身份多次服務視障者。研究生實習期間,他了解到,國外針對無障礙人士已經有成熟的法律,也有不少企業或個人致力於幫助視障人群更從容地生活。學習軟體工程專業的他,開始密切關注無障礙領域的論文、實踐項目、新技術等。他發現,傳統的助盲軟體存在不少功能空白區域,不能完全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以手機讀屏為例,雖然讀取文字時相對快捷精準,但遇上圖片、彈窗、按鈕時,讀屏變得“有些力不從心”。
“視障者需要的不只是文字轉語音。”周江南説。
2017年,周江南與7位視障朋友同吃、同住、同行了100多天,盡可能多的觸碰視障朋友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面對的障礙。
一年後,他拉上小學同學周勝男、大學同學樊洪濤、盲人工程師王孟奇等,組建了一支創業團隊,摸著石頭過河。周江南介紹,團隊開發出來的啟明瞳小程式和APP,可以拍照識別並描述視障者所處的位置、周圍的環境。“仿佛真正用眼睛看到了世界,”周江南説。
他還提到,這樣的“技術活兒”能夠實現,離不開飛槳深度學習平臺的文字識別開發套件PaddleOCR,和文心大模型的圖片理解、圖片描述能力。AI幫助視障者識別環境資訊並用自然語言進行表述,讓視障者不僅能“看見”世界,還能夠讀懂世界。
“語音告訴我們這是什麼藥,要吃多少顆,治什麼病”,啟明瞳用戶旭旭向周江南分享了她的使用體驗,在她看來,手機能“説話”,“是一件很大的事”。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盲協副主席張媛媛還説道,當她想了解自己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就會拿起手機對著鏡子拍照;南山區盲協主席鄭銳則直接用“依賴”形容這款應用。
對周江南來説,他周圍的視障朋友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是“催更”的人。每當新功能、新技術研發出來,視障朋友們總是催著他再更新,還不斷“加碼”:增加口述電視劇;增加口述小説,還得要“感情色彩濃厚的”配音……
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數據,截至2023年,我國有超過1700萬視力障礙人士,佔全國殘疾人口的17%,佔全球視障人口的約18%。《“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提出,到2035年,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相適應。其中,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為殘疾人提供更加穩定更高水準的民生保障等5項任務被列入重點任務。
視障企業家蔡聰曾在辯論節目中説,他能做的不僅是盲人按摩。青年朗誦家董麗娜用實力證明了,視障也可以讀下碩士學位,也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建設這個社會。
那是黑暗中的努力。
周江南也在努力,用技術賦能,調高明度,增加色彩,點亮世界。
目前,以“啟明”為名的産品功能涵蓋了有聲小説、口述電影等娛樂功能,還納入了電腦使用、基礎醫學等知識學習功能,産品也從周江南讀書的城市武漢鋪展到了全國122個城市,註冊用戶超過25萬人。
但對周江南來説,這還遠遠不夠。他的夢想不僅是為視障者提供便利,更是讓科技成為他們探索世界的橋梁。周江南希望,能夠更大程度地借助AI持續迭代産品,擴展産品的使用場景,擴大用戶覆蓋面,讓更多視障者能感受到這份改變。他還期待,未來最好還能到國外市場闖一闖,讓更多國家和地區的視障者也能擁有“看見”世界的機會,“為他們造出另一種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