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遊戲原畫師到京繡傳承人,劉曉燕用手中的針線“縫合”著新潮與傳統。在她的手裏,古老的宮廷紋樣搖身一變成為新中式文創産品。今天,她將坐上我們的“青年‘班’車”,走進社區,帶我們用針線,喚醒千里江山的詩意。

不到上午九點半,北京建國門街道崇內社區已經熱鬧起來。學員們圍坐在長桌旁,手裏擺弄著布料、針線,時而低頭專注,時而輕聲交流,向鄰里展示各自帶來的刺繡作品。她們在等待一位特別的老師,院子深處的白板上,“遇見非遺,愛上京繡”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這是劉曉燕第五次來這裡上京繡課,除了社區,她也在學校、工會、企業教學。今天,她要帶大家繡一回《千里江山圖》。

與生俱來的繡的“血脈”

京繡是“燕京八絕”之一,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劉曉燕是京繡的第五代傳承人,在成為傳承人之前,刺繡早已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兒時的她每到假期,都會去當裁縫的姥爺家小住,耳濡目染地學會了做衣服、做繡活兒。就這樣,刺繡成了愛好,她手裏的繡活兒二十多年從未間斷過。

劉曉燕大學在北京服裝學院度過,雖然學的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但她經常和懂刺繡的老師們請教、交流,還去博物館欣賞刺繡精品。“那時才知道中國四大名繡,蘇繡是最出名的,但每個地區的繡品都有自己的特點。”因在北京房山長大,她也開始關注京繡。“京繡的端莊大氣之美吸引了我”。於是,劉曉燕開始拜訪老師,學習技藝,刺繡成了她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

不過,大學畢業的劉曉燕並沒有全職做京繡,而是進入一家遊戲公司做場景原畫設計。為確保遊戲場景搭配角色的合理性與時代感,設計師需要對歷史背景深入研究,而京繡創作中的一針一線,都承載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解讀。她工藝美術的靈感,很多都是源於原畫設計時積累的經驗。

工作雖然忙碌,但劉曉燕從未耽擱刺繡這件事。她在工位旁擺了個繡架,一有時間就沉醉於“飛針走線”中。“刺繡的時候我很專注,感覺治愈,整個人都安靜下來。”隨著刺繡佔據她的時間越來越多,劉曉燕的京繡“血脈”被喚醒,她決定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京繡中,做喜歡的事,從“打工人”變成“傳承人”。

非遺傳承人怎麼當?

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成為非遺傳承人?

“真正的傳承人,一定要手上有活兒、眼裏有光、腦子裏有東西。”劉曉燕説,非遺技藝都是要經過幾代人的繼承和發展,一般分為“師傳”和“家傳”兩種方式。劉曉燕是在家裏有刺繡基因的情況下,得以“師傳”。每一代傳承人都要在繼承先輩的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使這項技藝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俗話説“師傅領進門”,劉曉燕京繡技藝的精進,得益於各位前輩的教導,例如:吳蘭春師傅教繡花鳥蟲獸等“全活兒”,孫穎師傅教“畫活兒”,劉樹敏師傅教配色,于美英師傅教繡牡丹,李鳳茹師傅提醒“京繡不止局限于繡,更在於精神”,牛秀華師傅教“人物開臉兒”......這些老師都是她的“貴人”。作為傳承人,劉曉燕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技藝,不過早些年做京繡是分工合作,畫圖的、扎稿的、配線的,一輩子只幹這件事,現在的傳承者需要身兼多能,全部技藝都要掌握。還要考慮到技藝的流傳,要把視野拓寬到文化傳播、守正創新上。大學老師曾教導她,不要鑽到活兒裏,要帶動行業發展。現在劉曉燕很難去定義自己的身份,她説,當她要去推廣京繡課程時,她是一個經紀人,需要設計課程時,她是一個講師,經營繡紡時,又是一個機構的管理者。“傳承人是一個大的身份,我只能説我是這個大的産業裏的一員”。

劉曉燕目前的盈利來自社區課的收入、手工産品的設計和銷售。“傳統一幅京繡作品需要繡個十年八載,都是定制的,但這樣太小眾,京繡的傳播要走進生活。”將京繡元素融入耳環、胸針,小批量生産配飾是繡坊的特色。江山系列、花神系列都很受市場歡迎,人們不用付出昂貴的費用就能得到一件手工刺繡品。當被問到是否考慮機繡,從而大批量生産提高利潤時,她説:“必須堅持手繡,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和京繡共創美好未來

在劉曉燕看來,京繡的魅力不僅體現在高超的技藝和作品的精美,還在於“通過它能變成更好的人”。劉曉燕非常重視京繡接班人的培養,善於挖掘京繡給人帶來的情感價值和社會價值。

“我有個小徒弟不愛説話,我每次教課和外出活動都會帶上他”。劉曉燕讓他去給別人講京繡的特點、作品及其中的文化元素,還讓他給大家示範針法。這位年輕人從開始靦腆、安靜、總戴個口罩,到能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主動展示作品,劉曉燕特別欣慰:“當他教學或分享的時候我都會給他拍照,通過學京繡、傳播京繡技藝,讓他成為開朗自信的人,希望他的人生充滿陽光快樂。”

為了更好地推廣京繡,劉曉燕還在幫設計院校帶研究生,讓學生們在理論中實踐,深入了解傳統技藝,並輔助研發産品,為京繡的傳承發展注入新的可能性。

如今,京繡的傳承和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劉曉燕通過和政府合作,讓京繡更出彩、更出圈。目前,她的多件作品已分別入選北京禮物、朝陽禮物和順義禮物。此外,她的石景山仙山系列作品因將金碧山水和青綠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京繡之美的同時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還被評為外事禮物。未來,她還要寫一本關於京繡的書,將技藝和文化記錄下來,給後人提供資料。

劉曉燕表示,京繡並不只是表面上理解的北京風格的刺繡,它更多代表的是中國文化,是經久不衰的文明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