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31日電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格局不斷演變的同時,國際輿論場也面臨新形勢新特點。如何把握國際傳播的新內涵和新要求,答好國際傳播時代之題,變得尤為重要。
5月31日,由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社國際傳播部聯合主辦的“創新國際傳播 講好中國故事”2024國際傳播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媒體同仁齊聚一堂,為新形勢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破題問策。
陳情與説理:
如何講好文明交流互鑒故事?
中國新聞社黨委書記、社長陳陸軍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國家隊,近年來,中新社不斷創新國際傳播工作,提升國際傳播效能,致力於聚焦核心,用歷史的眼光、世界的關照、新聞的呈現,講好中國共産黨的故事;以文載道,持續探索“文明敘事”,在“陳情”與“説理”的交融中,講好文明交流互鑒故事;立足特色,突出僑味、海味,廣泛凝聚華僑華人、華文媒體、華裔新生代等力量,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胡軍在致辭中表示,建設美麗中國,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旗,大力發展國際傳播能力。一方面要深刻認識當前國際形勢,促進國際社會理解、接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堅定做好國際傳播的信心,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交流與交融:
如何尋求國際傳播價值共識?
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黃楚新表示,在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國際傳播,一方面要善於運用融媒體傳播元素和呈現方式,根據不同平臺用戶特徵,有針對性打造原創高品質內容,並根據受眾需求不斷調整傳播內容和策略;另一方面在事關中國道路、政策的問題上,不缺位、不失聲,在國際熱點問題中佔據輿論主動權;同時也要創新敘事方式,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中國故事寓于普通人的命運中,用細節打動人心。
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新聞系主任陳開和看來,中華文化的連續性、創新性、包容性與和平性在我國國際傳播理念和實踐中都有很好的體現,而且相比百年前,中華文化的統一性更加鞏固,中國人對中華文化主體性的理解也有很大飛躍。但是西方社會主流價值觀念與我們不同,他們更多的是對抗思維,而非融合思維,長期堅持價值觀霸權。他認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有戰略定力,堅持兼收並蓄,不斷推進交流交融,尋求國際傳播的價值共識。
怎麼講好中國故事?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長聘教授王君超認為,首先要能夠發現好故事。“我們的社會從來不缺乏好故事,需要我們挖掘、發現。”其次,需要改進“講故事”的話語方式,更加重視傳播技巧。他認為,應增強熱點國際新聞的策劃能力,同時加強對外傳播人才建設。一方面,可以通過專家隊伍對重大選題進行支援;另一方面,需要把記者培養成專家型、學者型記者。
“我們做國際傳播要尋求最大公約數。”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曲強指出,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傳播中出現很多成功案例,過去西方對我們不了解、不理解,但近年來中國在生態環境、鄉村振興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通過民間和官方的各種視角傳遍各方。在他看來,這些成就之所以能突破意識形態的藩籬,就是因為它切合人類的共同價值。
北京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譚潔分享了她的看法。“我們有很多會講故事的留學生,這方面還值得多多挖掘。”譚潔認為,目前來華留學生群體數量較大,他們在中國有沉浸式的體驗,善於用新媒體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可以推動來華留學生群體發揮他們的優勢。
平和與平視:
如何構建中國話語體系?
研討會上,中國網副總編輯薛立勝分享道,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國際輿情的分析、對國外受眾的研究,都是什麼樣的人、在關心什麼樣的事,這樣做出來的新聞産品才有針對性。“美西方根深蒂固的那一套是‘零和博弈’,但我們的邏輯和他們不一樣,我們希望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後共同分享。我好你也好,你好了我可能會更好,所以大家才是命運共同體。”
中國新聞社融媒體中心主任、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表示,當前,國際傳播工作應秉持對話思維,善於從對抗對壘的語態中抽離出來,構建雙方平和平視的對話語境;秉持“在外”思維,實現表達的當地化和傳播渠道的在地化,推動對外傳播向在外傳播升級,力求真正在別人的語境下表達自己,在別人的地盤上縱深佈局;秉持人脈思維,探索用“人”的圈子和影響力,突破美西方輿論隔離墻;秉持“傳播+”思維,充分聯動官方與民間、機構與個人、網上與網下的傳播力量,探索傳播+公益等新模式,開拓國際傳播更多外延場域。
本次研討會上,中國新聞社發佈了《2023年度中國新聞社社會責任報告》。中國新聞社國際傳播部主任于晶波在介紹報告時表示,中新社在長期深耕“海外中國”的國際傳播實踐中,逐漸構建起了內容供應商、技術引領者和渠道構建者的多維角色。近年來,中新社以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目標展開積極探索,深度推進媒體融合創新,打造傳播精品,力爭在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方面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