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拍得最痛”和保存最久遠的“照片”——存檔的地方,是一塊石頭;被存檔的,是一群“龍”。

5月18日至6月2日,《尋龍記——貴州三疊紀古生物化石展》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來自興義黔龍化石博物館的貴州龍、烏沙安順龍、楊氏幻龍、楯齒龍、糠蝦、中華三指龍蝦等64件化石,講述關於貴州的“億點點”故事。

“億點點”的故事怎麼讀,我們先要搞懂一個問題:這些“遊”進石頭裏的“龍”,是怎麼形成的?

“化石的形成時間,一般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展出的這些貴州龍化石,推測有自然死亡的,也有意外死亡的。”貴州省博物館自然部副主任蔡思夫告訴記者,化石的形成,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沉積環境和成岩環境,其次遭受到我們熟悉的地殼運動、火山噴發這樣的突發事件導致生物被迅速掩埋。

記錄遠古生物全部經歷的化石,是最古老的“照相機”。本次展覽上,將5.4釐米的貴州龍“寶寶”,到37.3釐米的“成熟龍”的長大過程逐一展出。

面對一堆“石頭”,作為古生物“小白”,怎麼把這些來自貴州的“龍”化石看明白?我們從這幾個“意外現場”的生動片段看起。

“寶寶長,寶寶短,寶寶被‘拍’沒人管。”

這是展覽上個體最小的貴州龍。只有5.4釐米長的它,是貴州龍化石裏的“萌寶寶”。

別看體格呆萌,貴州龍可是地地道道的食肉動物,主要靠吃魚蝦為主。成年貴州龍的體型保持在25釐米左右,整體呈流線型、尾巴細長、腳掌寬大,是以海生為主的爬行動物。

媽咪:“再給我兩分鐘……”

“為什麼你有那麼多寶寶,你家是開幼兒園的嗎?”

眼前的這條貴州龍是個“準媽媽”,或許在被大自然“拍”下之前,再給它兩分鐘,它就可以生出一群貴州龍寶寶了。看,在她的身下,還有一隻誤入的龍龍,盲猜是陪産的好大兒吧?

貴州龍出現在比侏羅紀還早的三疊紀時期。當時的海洋環境對貴州龍而言“天敵稀少”,聚族而居的它們快速繁衍膨脹,成為這片水域最成功的物種。

雖然這塊化石記錄的場面有點心酸,但沒關係,沒見過世面的你們,既是媽媽的小驕傲,更是地球演變的大驕傲。

一不小心,生了一桌麻將搭子

“曾經夢想遊天涯,後來生了四個孩子就沒去。”

線上搖人!他家是大戶!前方游來的是“四胎家庭”,由一條大龍帶著四個小龍寶寶,這是本次展覽中,拖家帶口最多的一塊化石。

貴州龍採用的是“卵胎生”的方式,小龍生下來就會游泳。四胎家庭的前途一片……如果不是遇到地殼帶來的崩塌,一定很幸福吧!

長輩説話,你不要不愛聽

“是寶子還是逆子,牽出來溜溜。”

這是一條身材標準的成年版的貴州龍。有趣的是,在它右上方還有一條小龍,盲猜這是一個獨生子女家庭。

被拍下的這一幕,或許是媽媽正在溜孩子外帶説教的情景,你看,小龍龍的頭都不耐煩地扭開了。

2.3億年前的“桃園三結義”

“大哥,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我們能不能先不出發。”

乍一看,你以為是“三頭龍”?再一看,“哦,一家人嘛總要整整齊齊的”,再仔細看,那倒也不一定!

你看,這三條貴州龍體型相差不大,年齡差不多的它們肯定不是一家三口,那怎麼會被“拍”在一起?盲猜它們可能正在進行一場來自2.3億年前的“桃園三結義”吧!

龍固有一死,但不能餓死

“龍龍沒有七情六欲,只有食欲。”

這條約2.4米的烏沙安順龍,特殊之處不僅因為“大”,還因為藏在它肚子裏的“冤魂”。

看,這塊凸起的部分就是龍龍吃掉的東西,已經進入龍龍的消化道,還沒完全消化。還好,被“拍”之前吃了口飯,不然就會做“餓夢”。

帶我走,到遙遠的以後

“戀愛太難了,不如拜個把子吧?”

魚龍混雜?不,這是魚龍共舞。這塊化石記錄的,是一條和魚同框的貴州龍,它像是在説“尋找同伴的過程可能會很孤獨,但是自由。”

雖然被固為化石聽起來挺慘的,但兩個物種被定格保存了幾億年,嘿,拜個把子也挺浪漫的!

OH baby!情話多説一點,想我就多看一眼

你以為是雙頭龍?不,是兩條龍組成的億年前“情頭”。

瘦瘦小小的貴州龍,看似不堪一擊的,但憑著自己獨有的社會性、群體式的生存方式,成為興義動物群中最成功的物種。

這塊來自億年前的“龍龍情侶”讓你相信,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但是它們的愛,可以。

不幹了,拜!

“地球有難,我先滾蛋。”

和其他“四驅龍”不同,這條身子長長的是巨脛龍,是可以靠兩條後腿站起來“跑路”的“兩驅”龍。

這一被定格的瞬間,發生了什麼意外事故我們不得而知,穿越億年的它像在説:“溜了溜了,得趕緊離開地球了。”

138億年前的一場爆炸,讓宇宙誕生;46億年前的一場坍縮,使太陽初現;5.4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進入瘋狂生長時期;2.3億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的貴州,出現了以“貴州龍”為代表的海洋生物,它們繁榮、消亡,被大自然用“化石”的方式,留下這些億年前的“照片”。

化石就像一位厲害的藝術家和記錄者,而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通過這些化石,也許能幫助我們理解這些生物死亡的本質、進化的過程後,才會讓我們面對大自然時,多一份敬畏,少一點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