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十九大回聲|網民説】中國的自信從何而來?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網 發佈時間: 2017-10-24 作者: 筱茅 責任編輯: 黃富友
+|-

10月18日,在黨的19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想起今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廣東新南方集團和肯亞政府簽署協議,由新南方集團在肯亞建設一個8平方公里的經濟開發區。此前,新南方集團已經在尼日利亞經營著一個100平方公里的經濟開發區。在廣東,像新南方這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開發區的企業遠非個案。

中國企業到國外辦廠,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到國外建設開發區,還是一個新事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什麼歡迎中國企業去建設開發區?道理很簡單。因為中國經濟騰飛是從開發區開始起步、突破的。先在點上突破,然後以點帶面,帶動全局。這是中國的經驗,這個經驗同樣適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獲得了他們的認同。這也是中國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然,非洲國家借鑒中國經驗決非模倣“開發區”那麼簡單,它還牽涉到相關的政策、法規、執行以及文化、習俗等多方面因素。

我由此聯想起一個關於“四個自信”的話題。什麼是“四個自信”?就是我們常説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對此,有些人是心存懷疑的。不久前,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列舉了這些年中國出現的新問題,如環境污染、貪污腐敗……文章説,“從過去到現在,中國問題成堆,你的自信從何而來?”

其實,對於上面提到的疑問,我們只要問自己兩個問題就可以回答清楚。

中國應該對68年來的發展變化充滿自信。

第一個問題:建國以來,68年,中國變化大不大?---有誰會認為中國變化不大嗎?應該沒有吧?

第二個問題:既然變化大,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應該不會有人認為,現在的中國不如建國以前吧?

所以,答案是明擺著的,那就是,這68年,中國變化大,變好了。我想,如果有人否認這兩點,那一定是在“睜著眼睛説瞎話”。

變化大,變好了,這是68年來中國發展的主幹,有問題和錯誤也是正常的。中國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在這麼短的時間裏,這麼嚴峻的外部條件下要發展現代化,可以説前無古人,別人的經驗、做法能否照搬照抄,絕對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例如,西方國家為獲取資源、轉嫁內部矛盾,可以用戰爭、擴張、掠奪殖民地等做法,我們能行嗎?既然不能照搬別人,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有錯誤和失誤很正常。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改正錯誤。我們應該看到中國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能力也很強,過去如此,未來也將如此。實事求是地説,西方現代化歷史上的錯誤並不少見,有的到現在還沒改正,比方説喜歡使用武力解決問題。所以,揪住中國的一些錯誤不放,屬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西方專家、學者、政客對中國的屢屢誤判已證明了這一點。用中國話説,叫“一葉障目”。

自信是需要底氣的,底氣源於成就。

中國對“四個自信”是否應該有底氣呢?

我們看看這68年中國的變化吧。

1949年,中國的家底是“一窮二白”。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裏,中國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經歷了太平天國戰亂,經歷了甲午戰爭,經歷了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經歷了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一句話,1949以前的100多年,中國的歷史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打仗、賠款。打了100多年仗,賠了100多年款,除了一窮二白,中國還能有啥?

和1949年相比,現在的中國變化多大?那也是四個字:“翻天覆地”。有一個簡單的比較,1949年,中國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製造業,現在,全球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種工業品産量全球第一,其餘的280種工業品,中國的産能也基本上在前五名的水準。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再舉一個例子,衡量一個國家基礎設施的先進程度有三個要素,即能源的流動效率、物資的流動效率和資訊的流動效率。今天的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先進的電網、物流網和資訊網---是最先進的,沒有之一。看看中國的每個鄉村角落都能有穩定的電力,看看每年春運和“雙十一”中國展示的巨大運能和購買力,看看中國以移動互聯為核心的資訊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這些都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和政府執行力作支撐。

這樣的案例太多太多,實在不勝枚舉。一句話,和1949年相比,現在的中國,可謂“國家昌盛、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中國發展取得的成就和世界比也應該有自信。

也許,有人會説,大家都在發展啊,你的這些成績值得這樣驕傲嗎?

這話説的在理。因為,自信,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定要和別人比較才有意義。不敢和別人比較的自信,叫做“夜郎自大”。既然這樣,我們來做兩個比較吧。

首先和歐洲國家比較一下。1949年,中國和歐洲國家的差距有多大?差距是全方位的,而且差距巨大,用“雲泥之別”來形容,應該不過分吧?現在呢?中國已經從整體國力上超越了歐洲各國,雖然在每人平均水準上還有差距,但是,中國的發展勢頭強勁,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僅這一點就讓歐洲國家羨慕不已,他們正苦於難以擺脫的停滯,不得不與中國加大合作力度。

再和非洲國家比較一下。非洲被西方統治已有400多年,很多非洲國家從憲法到制度都照抄西方。按理説,非洲早該成為像西方一樣的發達或至少是中等發達地區了。但400多年來,非洲一直是全世界最落後的地區。為什麼?我們不能象西方人那種用“劣等人種”來開脫,而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模式有著強大的自私基因,為了自己而犧牲他人。我們當然不能學。近年有西方學者公正客觀地評價説:是中國將非洲重新拉回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軌道。中國向非洲派醫療隊已50多年,近年來,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廣受歡迎。中國50多年的成效與西方400多年的失敗相比,如此鮮明的差別,只有頑固地站在西方立場上才會裝作看不見。

這68年的時間,中國沒有殖民沒有掠奪他人,沒有靠發動戰爭獲得全球體系中的特權,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尤其是持續的發展壯大,一定不是偶然的,一定和她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軟實力密切相關,因此,中國沒有理由不對自己充滿自信,沒有理由不對自己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充滿自信。

現實中,經常有一些人,總喜歡把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割裂開來。這種心態就好比在給一個拿了世界冠軍的運動員挑毛病。

但顯而易見的是,在這場近七十年的國際競爭中,中國已經取得了成功。特別是近五年來,即使改革發展中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依然辦成了許多其他國家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那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難道我們還不應該自信嗎?我們有充分的自信為自己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大聲喝彩。(筱茅)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