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十九大解答“時代之問”:“中國以什麼貢獻世界”?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 2017-10-24 作者: 張子揚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觀察)十九大解答“時代之問”:“中國以什麼貢獻世界”?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題:十九大解答“時代之問”:“中國以什麼貢獻世界”?

60多年前,中國學者梁漱溟曾問:“中國以什麼貢獻世界?”

面對這樣的“時代之問”,中國學界有一個普遍共識:對於正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來説,“梁漱溟之問”是復興之路上的中國必須面對的問題。

6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從穩定解決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到總體上實現小康;從糧食生産能力達到12000億斤,到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從發展綠色金融,到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當世界聚焦中國政治地標時,北京正以自己的“道路哲學”交出答卷。

中國道路“生存與發展性”貢獻:從“吃飽飯”到“新四大發明”

十九大報告在闡述中共的“初心”與“使命”時,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與此同時,外界注意到,報告還指出“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副會長楊永純認為,當“幸福”“復興”“為人類作出貢獻”等關鍵片語合在一起,描繪出的是中共矢志不渝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中國道路的一種自信。

“以全球化視角來看,一個國家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約19%的人口,這是對世界作出生存性貢獻,而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具有‘毛細血管’式的發展性貢獻。”楊永純説。

中央黨校校委委員、副教育長兼科研部主任韓慶祥曾撰文指出,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這是“生存性貢獻”。

而今,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有些年輕人談及對世界有哪些貢獻,他們通常會不假思索地冒出一句:“新四大發明”。

“新四大發明”是指中國高鐵、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

儘管“新四大發明”尚未記錄在官方正式文獻中,但十九大期間已有代表提及。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指出,“新四大發明”獲得世界認可,都是靠中國的資訊技術和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支撐。

楊永純説,這些被形容為“新四大發明”的事物,不僅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因科技領域改革紅利逐步釋放所産生的驚人變化,亦讓中國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重返世界舞臺的中心。

回顧這五年,全面深化改革成為探索和完善中國道路的努力。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中國都交出了實實在在的改革成績單。改革不僅及時回應了社會關切,也一次次打破了各式的“中國崩潰論”,為中國道路的行穩致遠提供支援,為世界提供改革紅利。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看來,中國制度體系為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歷史階段的政治建設提供了重要參照,同時也為困于內在缺陷和面臨種種問題的西方社會提供了啟示。

正如美國媒體報道稱,今天的世界換了一種方式持續“收藏”中國,不再是古老的瓷器和青銅器,而是引領全球的先進技術和理念。

中國道路“和平性”貢獻:世界大同、協和萬邦

北京觀察人士注意到,十九大報告至少20次提及“和平”,並用1400余字的篇幅闡述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亦反映出在中國領導人的外交“字典”中,堅信只有和平安寧才能繁榮發展。

韓慶祥認為,中國道路的世界表達,就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它既強調世界多極制約、世界大同、協和萬邦、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反對單極獨霸,又注重建構當今世界和平發展新秩序。

“中國道路使世界力量結構發生變化,促進力量轉移,進而重構著世界新格局,促進世界多極平衡,利於維護世界和平,這是‘和平性貢獻’。”韓慶祥説。

十九大報告重申,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淩弱。

楊永純告訴中新社記者,這是中方向世界表達出了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中國道路強調世界是多極而不是一極,是合作共贏而不是一極獨霸。“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無疑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為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提供車票”。

楊永純相信,未來相當長一個階段,將是中國繼續為世界作出貢獻的時期,亦將是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時期。“‘中國道路’作為一種新的現代化方案,打破了西方對於現代化道路解釋權的壟斷,把世界的現代化道路從單選題變成了多選題。”(完)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