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全面系統部署,並明確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其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衡量目標實現的一個重要指標,報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此,代表們議報告、談感受。
改革,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放眼今日中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五年來,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這些改革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從根本上是源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法學院院長姜穎代表説,三中全會作出的決定包括60條、300多項改革舉措,涉及範圍之廣、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
敢於觸碰深層次利益,敢於自我革命,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效實施,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實效。“根據中央部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在全國推開,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江蘇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王立平代表説,“在黨委領導下,紀委和監察委合署辦公,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體現了黨內監督和國家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相互統一。”
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法治舉足輕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都由法治作保障、靠法治手段來推進。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顯著成效,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姜穎代表説。
“伴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法治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現在,孩子的課本裏寫上了法治,《政府工作報告》中凸顯了法治,司法文書的法治精神感染了無數法律愛好者,我國已經進入法治新時代!”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宋魚水代表説。
十九大報告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項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基本保障和最基本支撐。”貴州省畢節市委書記周建琨代表説。
依法治國離不開黨的領導。十九大報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姜穎代表表示,“這是基於依法治國的極端重要性。領導小組的成立,有利於保證黨領導法治中國建設,有利於保證民主法治進程的正確政治方向,有助於協調各方關係、將改革舉措真正落到實處。”
獲得感,讓人民享有更幸福安康的生活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終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反映到社會民生層面,十九大報告提出,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身邊的變化是顯著的。“這五年,立案容易了、訴訟方便了、執行有力了,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的隔離墻厚了,我們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白泉民代表説。
“綜治工作一直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朱光遠代表介紹,江蘇省的公眾安全感從2012年的92.81%提高到目前的95.56%。這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創新升級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二是既堅持破大案,也管小案;三是大力推動群防群治,廣泛發動群眾參與。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大氣魄著眼大局,也要小切口從百姓身邊做起。“公安機關通過深化改革,為老百姓提供了很多便民服務。”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法醫病理損傷技術處副處長田雪梅代表介紹説,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更便捷了,異地辦理身份證不用來回奔波了,沒有戶口的人可以登記落戶了。
“從十八大到十九大,社會更加和諧有序,百姓更加安居樂業,贏得廣泛讚譽。”宋魚水代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