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十九大展示中共選人用人“新尺規”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十九大報告用近一頁篇幅講述“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中共高層最新用人邏輯清晰展現。北京黨建專家認為,報告明確選人用人“突出政治標準”,強調“事業為上、公道正派”,並用相當筆墨強調年輕幹部實踐經驗的重要性,這些內容可被列入中共選人用人的“新尺規”,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報告提出,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突出政治標準。與往屆的黨代會報告相比,這是十九大關於中共選人用人政策的一大亮點。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副主任賀新元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這一用人思路與中共黨建總思路“一脈相承”。這次,黨的建設總體佈局中,增加了“政治建設”,並把政治建設放在思想建設之前,居於首要位置,突出強調要用政治建設來統領整個黨的建設。在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換的背景下,隨著黨的建設出現新的要求,選人用人自然更強調“政治標準”。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向核心看齊的官員將受重用。
突出政治標準的另一個原因是,過去一些年,一些地方片面強調用“能人”,忽視政治標準,導致出現一些隱患,雖然十八大以來問題已被消除很多,但與民眾要求的高標準仍有距離。“突出政治標準,也是為了打造更良好的政治生態。”賀新元説。
用人原則方面,在堅持“黨管幹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等傳統原則基礎上,中共將“事業為上、公道正派”寫入報告。中組部高官曾表示,選好人用準人,固然在宏觀環境和微觀操作上需要許多條件,但最核心的是公道正派。過去,“一些地方和單位在選人用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任人唯親和重才輕德、以才蔽德、以績掩德等現象”,“一些德才平平、投機取巧的人屢屢得到提拔重用”,“一些德才兼備、踏實幹事、不跑不要的幹部卻受到冷落”。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説,重用改革派與幹實事的人,是中國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最根本的基礎之一。中共下一步應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對官員作風、工作能力和效果進行量化評價,建立相對客觀的績效考核體系,不讓正派人吃虧。
在年輕幹部任用方面,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經過實踐考驗”“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鍊。
賀新元認為這一表述有很強現實意義。新世紀以來,一些地方年輕幹部選拔有些泛化,“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幹部較多,但缺乏基本經驗。把基層經驗作為最重要環節,有利於提高年輕幹部儲備的含金量。
以上,“政治標準”“公道正派”和“實踐經驗”等,都可被列入中共選人用人的“新尺規”。竹立家認為,選人用人是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的“基礎和關鍵”,落實好報告中的這些要求,可幫助破解官員隊伍頑疾。
此外,報告還提出,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這一表述也為外界所關注,針對的是懶政庸政問題。
關於容錯糾錯機制安排,中央黨校黨建原理教研室教授王金柱認為,它發揮著選人用人和幹部制度改革的“風向標”作用,通過容錯糾錯,那些“只顧保官陞官、不想踏實做事”“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官員必將被淘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