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十九大報告勾畫“綠色路線圖” 中國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 2017-10-20 作者: 李曉喻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觀察)十九大報告勾畫“綠色路線圖” 中國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李曉喻)繼“生態文明建設”寫入十八大黨章後,大量明晰、可操作的生態環境保護細節,首次出現在十九大報告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被細化為多方面的具體部署。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比十八大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有了進一步拓展。“美麗中國”一詞,在報告中三次出現。

“這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已經上升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重大創新。”中國第三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張孝德看來,當前中國“最突出的不平衡之一”,就是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不平衡,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不平衡,以及人與自然的不平衡。強調“美麗”,正是針對這一痛點。

對這一目標的實現路徑,十九大報告亦有更具體、可落實的安排。

推動資源節約是中國綠色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十九大報告將降低資源消耗進一步細化為降低能耗、物耗。此前,無論是中共黨代會文件,還是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物耗”一詞都很少出現。這意味著,中國資源節約和迴圈利用工作將做得更細、更全面。

針對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報告也作出了更加細緻的部署,包括明確提出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産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等。

張孝德説,“有了專門機構,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監管將更有效。”

對於構建環境治理體系,報告提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與此前“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等提法相比亦有明顯細化。

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細節,不僅將鋪就通往“美麗中國”的道路,亦將助力世界生態環境保護。眼下,氣候變暖、臭氧層耗損、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等問題正困擾全球。

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説,現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意識到,需要摒棄高耗能、高污染生産和消費方式,而中國的生態文明恰恰提供了系統的方法和政策經驗。

張孝德亦表示,中國“正在形成不同於西方的、基於東方智慧的生態環境系統治理方案”,對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作用日益突出。“預計未來五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能量將充分釋放,整個世界生態文明亦將因此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將開啟人類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新時代。”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對中新社記者説。(完)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