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十九大報告在這個方面改了一個字 彰顯出什麼

文章來源: 央視網 發佈時間: 2017-10-19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李福森
+|-

原標題:目標 | 十九大報告在這個方面改了一個字,彰顯出什麼?

10月18日,在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中,“現代化”成為高頻詞,出現47次。十九大吹響了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號角。

十九大報告為何提出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基礎上為何新增了“美麗”?央視新聞和您一起回望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解開背後的緣由。

從“工業化”到“四個現代化”

“電燈電話、樓上樓下”,這是曾經令中國人嚮往的現代化生活圖景。在中國人最初的設想中,工業化就是現代化的代名詞。

上世紀50年代,四個現代化的提法首次出現在中央重要文件中。為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這四個現代化而奮鬥,曾經是中國的最強音。

改革開放剛剛提出的時候,中國亟需解決物質匱乏、提升人民物質生活品質等問題,由於四個現代化側重於物質文明層面,1982年十二大報告在沿用四個現代化的同時,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高度文明、高度民主,被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和特徵。

從“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1987年十三大報告進一步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現代化奮鬥目標進一步具體化,分解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的目標。

2002年十六大報告首次把“社會更加和諧”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2007年十七大報告進而明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作出了新的拓展。

1   2   3   下一頁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