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五年來教育醫療科技有哪些變化? 看黨代表怎麼説?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發佈時間: 2017-10-26 作者: 胡永平 責任編輯: 張艷玲
+|-

中國網10月26日訊(記者 胡永平)十九大“黨代表通道”第三場採訪活動24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也是十九大的最後一場 “黨代表通道”採訪活動。

來自基層的14位黨代表亮相,並介紹五年來教育、醫療、科技等多個領域取得的成就。

金東寒代表回應出國留學熱:我國需加快一流大學建設

上海大學校長、書記金東寒表示,適度數量出國留學,是正常的國際化大趨勢,但“只要有經濟條件就把孩子送出國”,這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這種現象主因是我國有很多大學,但好大學不多,而人民群眾期盼更好教育。一流大學要把一流人才培養放在核心位置。只要我們砥礪奮進,中國一流大學會越來越多,出國潮也會隨之降溫。”

王辰代表回應"醫患關係":醫療本質是照護 不是服務

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王辰認為,“醫療問題本質是照護,不是服務,大家要充分認識醫患關係本質和醫療本質。”

他表示,醫患關係是人世間最溫情、溫暖、善良的關係,改善醫患關係需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需醫患雙方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是改善醫患關係的治本之策。”

邵蕓代表:城市建設要給污染物留出擴散通道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的邵蕓表示,遙感是目前人類能快速實現全球觀測的手段。遙感監測顯示,從2013年開始,PM2.5下降速率為8%,霧霾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從分佈上看,霧霾主要分佈在一公里以下範圍內,特別嚴重時大概在400米到500米。“在此高度範圍裏,建築物會對霧霾擴散形成阻力。”邵蕓建議:“在城市建設時,要給污染物留出擴散通道,給城市‘開窗透氣’。”

胡偉武代表:“龍芯” 已用於北斗等十幾種國家重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胡偉武表示,龍芯性能已超國外主流CPU低端系列産品,2020年會向世界中高端産品逼近。

十八大以來,龍芯邁出關鍵一步,從科學院的“象牙塔”走向市場,包括國家戰略安全市場及開放的市場。“現在龍芯不僅已應用於包括北斗衛星在內的十幾種國家重器,以及黨政辦公等資訊系統,還走出國門,實現從基本可用到可用的跨越。”胡偉武説。

吳曉光代表:中國完全具備自主研發中大型航母等能力

中船重工701研究所所長吳曉光表示,我國已完全具備自主研發設計中大型航空母艦和大型驅逐艦能力。

“航空母艦是武器裝備領域‘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每一塊特種鋼材、大型主戰艦的鑄造,還有每台機電設備、電子設備、特種裝備的研製,及它上面的飛機、導彈、火炮、魚雷等,都是中國人自己做出的。”吳曉光説。

薛晨陽代表:晶片式電子聽診器實測效果良好 已市場化

中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薛晨陽表示,我國以靈敏聆聽大海聲音、用於海底觀測網的晶片式電子水聲感測器為基礎,研究出晶片式電子聽診器,實驗測試效果良好。目前該技術已開始市場化。

“晶片式電子聽診器可聽到人耳不易分辨的聲音,將這些數據上傳網路進行智慧分析,可得到人體健康資訊”薛晨陽説。

劉文力代表: 殲20、運20列裝加快裝備體系建設現代化步伐

中國第六批女飛行員劉文力表示,殲20、運20逐漸列裝部隊,使部隊戰鬥力得到躍升,也加快裝備體系建設現代化發展步伐。

下一步將加大實戰化訓練難度和強度,提高實戰作戰能力,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更多優秀高素質飛行員和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科技人員。

張蜀新代表:“中國天眼”搜尋到一批高品質脈衝星候選體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天眼望遠鏡FAST工程副經理張蜀新表示,射電望遠鏡現已具備系統地發現脈衝星的能力。

去年9月25日,“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貴州省平塘縣落成啟用,現在進入調試和試觀測時期。經過一年多調試,望遠鏡多個系統已調到設計指標,靈敏度達到世界一流射電望遠鏡水準。今年8月試觀測過程中,望遠鏡搜尋到一批高品質脈衝星候選體,其中6顆得到觀測認證。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