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打贏藍天保衛戰 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建設美麗河北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發佈時間: 2017-10-24 作者: 鄭佳洵 閆思宇 責任編輯: 黃富友
+|-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10月18日上午9時,黨的十九大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報告中指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

報告中還指出,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

近年來,河北把生態文明建設與加速構建綠色産業體系相結合,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為河北增資源,為百姓聚財源,成為河北轉型發展的綠色動能。

位於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壩,曾是“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山禿嶺。塞罕壩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造出百萬畝人工林海,為京津構築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綠色長城”,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成功範例。

千松壩副場長何樹臣説,“報告中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與我們未來的發展目標非常契合,我們要在十九大報告的指引下,繼續發揚塞罕壩精神,把我們的林場建設得更好,為北京供應更多的水、空氣等生態産品。”

在張家口,塞北林場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綠色發展理念。 “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我們將繼續發揚‘綠了荒山、白了頭,誓還藍天和綠水’的塞北林場精神,認真落實十九大報告中關於生態建設的相關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實幹。努力完成50萬畝人工林和40萬畝封山育林,實現198萬畝總體規模,將塞北林場建設成為京北一道綠色屏障。”張家口市塞北林場總工程師張德軍對報告中所提的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有自己的獨特理解。

近年來,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實施濕地修復與保護、河網綜合整治、環湖林地修復等多項工程,綜合生態環境恢復成效顯著,現為京津冀重要的生態環境支撐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衡水市濱湖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委員尚金亮説,“我們將秉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持續抓好衡水湖水質綜合治理,湖區周邊綠化等生態環境建設,充分彰顯現代濱湖城市特色,努力讓城市融入自然。”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