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做客新華訪談。新華網記者 翟子赫攝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黃玥李傑)近年來,我國軌道交通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軌道交通如何在國家實施科技強國、交通強國戰略中發揮作用?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近日做客新華訪談就此展開探討和交流。
“交通強國”提法令人振奮
新華網:十九大報告中哪句話讓您印象深刻?
翟婉明:感受最深的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定位,特別是創新引領發展這個方面。十九大報告中還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這讓從事軌道交通研究的我倍感振奮。這是一個策略,也是一個號召,當然還會進一步落實。
交通發展成績是“交通強國”有力注解
新華網:如何理解“交通強國”?
翟婉明:“交通強國”是就中國國情需要而提出的具體方案。近年來,我國交通發展特別是軌道交通的發展成績喜人,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世界軌道交通發展已經開始看中國了。中國軌道交通的發展速度從我所在的成都就可見一斑。近年來成都的軌道交通發展十分快,開通了成渝高鐵、成綿樂客專,西成客專年內就要通車,實現了蜀道難到蜀道通、從蜀道通到蜀道暢、從蜀道暢到蜀道快的跨越發展。成都的交通成績是我國建設“交通強國”的一個有力注解。
鐵路技術發展為實現“科技強國”作重要貢獻
新華網:如何理解報告中提到的“科技強國”?
翟婉明:長期以來,我們科技創新的底子是比較薄的。得益於近年來國家優越的政策和大量科研投入,現在的科技水準提高了很多,成為了科技大國,但還不是科技強國。要實現科技強國目標,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集中發力,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來幹。
以鐵路技術發展為例,9月21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成功在京滬高鐵上實現350km/h的旅客運營速度,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標誌著我國高鐵技術從“追趕”到“引領”,軌道交通技術在高鐵上開花結果,是鐵路技術為實現“科技強國”目標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高鐵速度與發展需求結合
新華網:400km/h和600km/h速度等級的列車研製計劃有沒有時間表?
翟婉明:我很盼望在京滬高鐵成功開行復興號的基礎上,將來有更多按350km/h速度等級設計建造的線路,惠及更多的老百姓。現在,國家已經確定了時速400km高速動車組類和時速600km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研製任務,一個是高速冷軌技術的研發,一個是高速磁懸浮技術的研發,國家研發的計劃週期是5年。
速度對交通人來講是一個主題,速度越快可以不斷縮短旅行時間,為老百姓提供方便,但速度必須跟發展現實情況和科學技術水準聯繫起來。我們已經有最高運營速度350km/h的高速列車,研製400km/h運營速度等級的列車很有必要的,但600km/h運營速度等級的磁懸浮列車的定位的確比較高,我們現在有實力和條件進行前沿探索。
掌握核心技術需要原創性技術創新
新華網:如何掌握核心技術?
翟婉明: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現在走引進——消化——再創新的路子,要真正掌握核心技術,還需要更多原創性的技術和突破性的創新,只有擁有原創性的技術,才能打通源頭創新、中游技術開發和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到實際工程和社會經濟服務的實際領域等幾個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人才是關鍵。近期,很多城市出現了“搶人”熱潮,成都市出臺了“人才新政十二條”,樹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觀,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聚天下英才以用之”的姿態支援創新人才引進。這些措施有助於創新人才引進、推動科技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