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少數民族學者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言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陳小願)多位少數民族學者23日在北京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經濟、文化、教育、法治等方面著手,特別要進一步加強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22至31日舉辦少數民族代表人士中華文化研修班,來自西藏、內蒙古、寧夏、廣西等自治區的少數民族代表約70人出席。多位參與研修班的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西藏大學副校長楊丹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國內外兩方面分析。從國內看,中華民族存在多元一體格局,不同民族各有差異,但認同體系是一致的。
他認為,從國際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走向世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國際上得到反饋。要讓走出國門的中國人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強大,強化中華民族自豪感。“這對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交往交流交融很有意義。”
北方民族大學回族學研究院院長丁明俊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加強各民族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同時,也要做好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
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所長陳紅升表示,在堅定政治認同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基礎上,應加大對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的支援力度,提高民族地區民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步伐,實現各地區共建共用,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現實基礎。
陳紅升認為,應把教育扶貧作為治貧之本,確保貧困人口子女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培養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