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台灣學者:中共全球治理觀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言臺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 2017-10-23 作者: 劉舒淩 責任編輯: 黃富友
+|-

台灣學者:中共全球治理觀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言臺

10月18日上午,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台灣學者:中共全球治理觀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言臺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題:台灣學者:中共全球治理觀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言臺

中新社記者 劉舒淩

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海內外引發關注、討論。

研究中國共産黨逾40年的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説,1800余位港澳臺和外國記者雲集北京、報道十九大,這是當今任何大國的政黨開會都不能比肩的,其本身已説明瞭會議所具備的重要性、影響力。

中共如何帶領大陸參與全球治理,是楊開煌近年一大關注點。

今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結束後,楊開煌撰文指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尋找“利己利人”的方案,不主張強勢、單一的全球化,提倡大家的事要共商並以智慧而非霸權來解決。

楊開煌告訴記者,十九大報告提煉出“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是在全球化歷程中提供發展中國家以相應的發言臺,攜手各國一道建構命運共同體。

在他看來,大陸構建一種集發展權、共用觀、海陸權戰略並重的價值觀,利人利己,將迎來一個全球治理的新時代。他認為中共領導者有足夠的定力,也希望今後能堅定走自己的路,盡應該盡的責任。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楊開煌認為,中國共産黨不將自己模式複製到別人身上,而是鼓勵選擇適合的道路,以共議共商等審慎的方法構建共同體。這體現了“己所欲慎施於人”的價值觀。

世界永遠在變化。這位學者強調,中華文化延續幾千年,其中非常精要的部分是穩中求變,中國共産黨應該繼續努力不自滿。當“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得以落實,其整體影響必然是未來的和全球的。(完)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