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為何説這五年教育事業最鮮明? 看教育部部長如何説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發佈時間: 2017-10-22 作者: 辛聞 責任編輯: 尚陽
+|-

2017年10月22日,十九大新聞中心在北京舉行“滿足人民新期待 保障改善民生”記者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作情況介紹。中國網 楊佳 攝

中國網10月22日訊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22日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的“滿足人民新期待 保障改善民生”記者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主要體現在五大方面:

第一,這五年是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最鮮明的五年,這五年,我們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引導教育戰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把這個作為一個基礎性工程來對待,引導教育我們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目的就是要打牢、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在這方面要加強。

第二,這五年是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的五年。五年教育投入由兩萬億元突破3萬億元大關,正邁向四萬億元大關。我國教育投入2012年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4%,這五年一直堅持4%。各級各類學校網際網路的接入,五年前是20%多,現在90%多。教育系統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獲國家三大獎的比例,這五年一直穩定在2/3以上,這就為我們提高教學品質提供了堅強支撐。還有,這五年共培養輸送近八千萬高校和中職畢業生,人力資本總量大幅提升。

第三,這五年是人民對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的五年。這五年,我們堅持“一個都不能少”原則,加強對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投入。這五年,沒有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的目標基本實現。90%以上殘疾兒童享有了受教育機會。還有農民工隨遷子女,現在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學,還可以在流入地參加高考。2017年,農民工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報名15萬人,是五年前的36.5倍。

五年來,我們建立了從幼兒園到大學,覆蓋各學段的資助體系。家庭困難的孩子,可以通過資助體系進入學校上學。

第四,這五年是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不斷加強的五年。現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們國家建立了教育合作關係,47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們國家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我們在140多個國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學院,1000多所中小學課堂,對漢語教學、中華文化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

“最後,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五年。一批標誌性引領性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已出臺,教育新體制四梁八柱搭建起來。我們現在整體上已經進入了全面施工,內部裝修的階段,像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浙江今年落地,經第三方評估獲得了成功。”陳寶生説。

陳寶生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出,經過長期努力,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一步,我們要研究教育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新期待,落實好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