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小山村裏的“大”村民:帶動鄉親吃上生態飯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 2017-10-21 作者: 蘭成龍 饒雨蒙 責任編輯: 蘇向東
+|-

小山村裏的“大”村民:帶動鄉親吃上生態飯

  以前景溪村一景。黃大偉提供

(我這五年)小山村裏的“大”村民:帶動鄉親吃上生態飯

中新網湖州10月21日電(見習記者 蘭成龍 實習生饒雨蒙)“這就是你做的好事,把村裏毛竹拉絲廠都拆掉,讓我們丟了工作。”黃大偉現在還能記起當初被鄉親誤解時五味雜陳的心情。

小山村裏的“大”村民:帶動鄉親吃上生態飯

  現在景溪村一景。黃大偉提供

今年46歲的黃大偉,是浙江省安吉縣的村民,幾十年來,他一直紮根家鄉報福鎮景溪村。從最初生活艱辛,到如今逐步富足,黃大偉近十幾年的生活見證了景溪村從生態破壞到美麗鄉村的“變形記”。

“那時的景溪村,雖有良好的生態基礎,但大家都忙著致富,而不論手段,導致竹林內山是禿的、一下雨水便是渾的、河裏魚蟹也不見了蹤影。”黃大偉表示,當時甚至河裏石頭也被大家一掃而光,拿去變賣。

小山村裏的“大”村民:帶動鄉親吃上生態飯

  美麗景溪村。黃大偉提供

讓黃大偉最感到痛心,並下定決心去改變這種狀況的是七八年前的那幾場颱風。

“由於生態的破壞,颱風帶來的暴雨給景溪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黃大偉回憶道,當時整個村子裏很多橋梁公路都被衝垮了,村民被困,車子也被淹沒在大水之中。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11年,浙江開始全面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當時作為景溪村主任的黃大偉,回想起山洪暴發的可怕場景,整天捉摸著景溪該如何建設美麗鄉村。

再看看眼前的這條“渾水河”,黃大偉借助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通過村規民約首先從保護環境入手,禁止河道挖石、不許隨便捕魚藥魚、禁止竹林中使用除草劑,還原景溪美麗的生態環境。

“颱風帶來的災難,讓很多村民看到了以生態為代價發展方式的潛在危害。”黃大偉説道,但還是有部分村民反對,説村裏砸了他的飯碗。

小山村裏的“大”村民:帶動鄉親吃上生態飯

  吃飯不忘工作的黃大偉。黃大偉提供

黃大偉認為,其實村民們想要的很簡單,就是富足的生活。不過在以前的環境下,他們只看到了那種高污染、高生態代價發展方式産生的經濟效益,而對生態發展又完全陌生,難免産生誤解。“只要適當引導,完全可以讓全村參與到生態發展道路中來。”

面對部分村民的誤解,黃大偉的心裏五味雜陳,暗自發誓,“一定要讓景溪村民吃上生態飯,讓他們看到生態發展的價值。”

帶著這種想法,黃大偉將目光重新聚焦在了村裏的那條已不再“黑臭”的河上。經過廣泛徵詢意見,景溪村以前的“黑臭河”開始華麗變身,最終成了一條溪水潺潺的漂流。

更讓村民感到驚喜的是,這條漂流,當年就為村民帶來了一定收入,而且有一萬多遊客在景溪村停下了腳步。

隨著景溪村鄉村旅遊的發展,那些曾經對黃大偉“心懷不滿”的村民,也放下成見,決定隨著村集體一起走生態發展的道路。

時光流轉到2013年,隨著國內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像向城市看齊,浙江省又掀起了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的高潮,極大豐富了農村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前村裏一入夜就漆黑一片,一下雨就滿腳泥濘。”黃大偉説道,現在的景溪已經是3A級景區,村民們不但享受著漂流、民宿、農家樂帶來的可觀收入,還能到村裏的文化禮堂和文化廣場跳跳舞、表演節目來度過閒暇時光。

展望未來,黃大偉表示,“村里正在打造一條‘山民生活文化街’,目前已經PK比出了50個獨具景溪特色的業態,期待建成後能讓更多遊客感受到景溪的生態風情,愛上景溪的鄉村生活,也讓景溪村在生態發展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以前破壞環境求發展,生態代價慘重。現在好了,不用瞎操心,只要保護好村裏的環境,就有可觀的收入。”談起生活的變遷,村民胡月娥滿臉笑容。

在這個前往浙北大峽谷的必經的山村裏,條條鵝卵石小道,曲徑通幽,路兩旁戶戶民宿、農家樂門前的紅色燈籠在秋風中搖曳,整個村子就像是浸泡在潺潺流水聲之中的世外桃源……走進景溪,讓人找回了久違的農村風情,遠離了城市的喧囂。

如此風情,以至於這個小小的村子,如今每年大約有十萬人次的遊客在此停下腳步。2016年村集體收入更是將近213萬元,每人平均收入也達到了3萬多元。

“今年女兒考上了很好的大學,兒子在中學讀書成績也不錯。”生活越來越好的黃大偉笑呵呵地告訴記者,盡顯一個“山民”的樸實本色。

像景溪這樣的村莊,在安吉乃至浙江正由點及面,全面開花。村莊裏的像黃大偉這樣致力與鄉親同吃生態飯的“大”村民更是數不勝數。他們的笑容中不但滿載著幸福與獲得感,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在推動鄉村發展中産生巨大效果的生動例證。(完)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