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記者在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平泉市王土房鄉東北溝村、灤平縣付營子鎮邢家溝門村採訪,欣喜地看到,這裡的幹部群眾堅決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正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眼下正是出第五茬香菇的關鍵時候,晚採幾個小時,香菇一“開傘”就賣不上好價錢。10月19日一早,在駱駝灣村香菇種植産業園的大棚裏,菇農顧保平正忙著收穫香菇。大棚外,分揀好的整箱香菇碼成了垛,等著龍頭企業到府收購。
“今年有經驗了,香菇産量、品質比去年更好。除去菌棒、人工等各種成本,純賺四五萬元沒問題。”顧保平家是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他貸款10萬元承包了4個大棚,當年純收入就達到三四萬元。“我打算明年再多承包兩個大棚,把在外打工的兩個女兒叫回來,全家人一起奔小康。”
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説,阜平縣因地制宜,精準選擇扶貧産業,制定了“一核四帶、百園覆蓋”的食用菌産業總體規劃,按照“政府+銀行+企業+基地+農戶+保險”的“六位一體”模式,大力發展香菇種植産業。駱駝灣村的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428人減少到目前的33人,其中有不少就是靠種香菇脫了貧。
我國減貧已進入“最艱難階段”,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攻堅克難,既要有不同以往的力度,更要有不同以往的智慧。在平泉,許多沒本錢缺門路的貧困戶也有了致富辦法。
平泉東北溝村53歲的貧困戶劉玉香用了短短一分鐘就組裝完一個鐵耙頭。“今天已經組裝200多個了,70塊錢到手啦!”劉玉香笑著説。
以前,劉玉香和丈夫在外打零工,無暇照顧家庭。今年初,鄉黨委聯繫承德舒適家用品有限公司,把鐵耙頭組裝車間放在了東北溝村。由公司提供原料、負責銷售,百姓只需簡單組裝按件計酬。
“不用投入、不擔風險,還掙錢顧家兩不誤。”劉玉香説,“黨送來了希望,日子更有奔頭了。”
與劉玉香包工計酬脫貧不同,東北溝村64歲貧困戶孫丙志正打算通過認領食用菌種植大棚走上致富路。“棚我來建你免費用,菌棒賒給你,出了菇再還,技術銷售我全包,萬一賠了我還給你開工資,你有啥風險?”平泉明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曾明打消了孫丙志的種種疑慮。
沒本錢、缺門路、怕失敗,是很多貧困戶增收致富道路上的“攔路虎”。針對這種情況,平泉在多年實踐基礎上,總結推廣了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的“三零”精準扶貧模式,貧困戶不用出一分錢就能投資産業,且不用承擔産業發展的風險,能就近參與産業發展。“三零”模式讓想幹事又承擔不起風險,想做工又無法外出的貧困百姓輕鬆走上致富路。
目前平泉已建成“三零”模式精準扶貧産業園區100多個,直接吸納8000多貧困戶入駐園區,戶均年增收4萬元以上。“今年,全市計劃再建設‘三零’模式精準扶貧産業園區50個,再吸納3000戶貧困戶,使他們實現穩定脫貧。”平泉市委書記董正國説。
易地扶貧搬遷是補齊貧困地區發展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讓貧困群眾“搬”出幸福新生活,我省正紮實精準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10月19日上午,邢家溝門村村民魏平正在自家新分的100平方米樓房裏忙碌著。光亮的地板磚、潔白的墻壁、乾淨的廚房,溫暖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照進來,曬得人暖洋洋的。
“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我這輩子都沒想到能住上樓房。”魏平樸實的話裏透著感激。
魏平一家原本住在3間土坯房裏,每年年收入只有一萬多元。去年,魏平把自家6畝地流轉給村裏新引進的農業公司,每畝地年租金600元。魏平到公司上班,剪枝、整地、打藥,月收入4000元。這樣,一年就有了5萬多元的收入。
根據灤平縣易地扶貧搬遷方案,像魏平這樣的貧困戶,一家4口,花1.2萬元就能住上100平方米的房子。邢家溝門村是承德市首個整村易地扶貧搬遷試點村,全村將集中安置付營子鎮408戶、1346口人,預計今年年底前就能入住。
“2016年,全省有104.2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人口從287.6萬減少到183.4萬;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805元,同比增長10.5%,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準2.6個百分點,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省扶貧辦主任李志剛説,十九大報告提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越是艱巨的任務,越要講究科學施策、有效應對,要在“精準”上下功夫。“脫真貧”“真脫貧”要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今後,我省將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對河北重要指示為引領,全面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更加紮實有力地推進各項工作,堅決打贏全省脫貧攻堅戰。(記者 林鳳斌 陳寶雲 尉遲國利 馬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