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佔地斯門:把優質幼兒園帶給鄉里孩子

文章來源: 華西都市報 發佈時間: 2017-10-20 作者: 盧蕩席 等 責任編輯: 趙超
+|-

佔地斯門教孩子畫畫。受訪者供圖

佔地斯門

10月18日中午,回到四川代表團駐地後,佔地斯門撥通了遠在四川的公司的電話,向員工們分享了十九大報告的內容以及她的感受:“好驕傲,好自豪,我感覺報告離我很近,好多內容都與我的工作相關。”佔地斯門掰著手指頭,逐一列舉報告中與她工作相關的內容。

曾經,因為貧窮,佔地斯門想逃離家鄉。如今,她開辦了17家幼兒園,有的出了川,有的返回了她當年想逃離的家鄉。從一名藏區女孩到企業家,再到黨的十九大代表,佔地斯門最感謝的是中國共産黨。她有一個夢想:讓鄉村孩子都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在這個逐夢的路上,她一直在前行。

人物檔案

佔地斯門

阿壩州黑水縣人,藏族。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碩士,國家註冊二級心理諮詢師,四川黑籽兒教育服務集團黨總支書記,成都市社會組織黨建研究會會員,四川省“三八紅旗手”,“中國民辦幼兒園模範園長”。2016年6月被省委表彰為“全省優秀共産黨員”。在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她被選舉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大學畢業當了一名老師

1971年,佔地斯門出生在阿壩州黑水縣蘆花鎮唯古村。在藏文中,“佔地斯門”有著“太陽升起的地方”的寓意。從小,她就是一個漂亮又伶俐的姑娘,梳一對烏黑的長辮子。

讀小學時,學校師資不足,兩個老師負責了整個班所有的課程。班主任老師是個漂亮的女教師,高高的個子,長長的辮子,從不打罵孩子,深受孩子們喜歡。山區條件有限,沒有洗髮水,全村人洗頭全靠村裏那棵皂角樹,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就用洗衣粉代替洗髮水。佔地斯門的長辮子上長滿了蝨子,老師不嫌棄她,把她拉到太陽底下,師生依偎在一起,老師為她逮蝨子,還數個數:一個,兩個……

“長大後,我想成為老師這樣的人,傳播知識,傳遞溫暖。”藍天白雲之下,小小的佔地斯門心中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

憑著優異的成績,她考上了西南民族學院,學習企業管理專業。從山區到繁華都市,這只山溝溝裏飛出來的金鳳凰,為城市著迷,再也不想回到那個貧窮的鄉村。

大學畢業後,她想方設法在成都找工作,終於在一個託兒所當上老師,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託兒所不大,孩子很皮。尤其是剛進校園的孩子,常常又哭又鬧。沒有學前教育的經驗,佔地斯門剛開始完全是手足無措。

“孩子哭,我也坐在地上哭,比孩子還哭得大聲。”哭著哭著,佔地斯門用余光悄悄觀察孩子們的反應,她發現,孩子哭了一會兒,開始好奇,盯著老師看,然後不哭了。

後來,在同事的指導和幫助下,她當上了一段時間的“孩子王”,忘記了在大城市奮鬥的苦與痛。

“小時候想當老師的夢想,在成都開了花。”佔地斯門説。

創業辦幼兒園

智障孩子有了讀書機會

當了一段時間託兒所老師後,佔地斯門萌發了在成都創業的想法,她想自己開一家幼兒園。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武侯區的簇橋迎來了發展好機遇,一個個企業落戶,一群群産業工人湧來。産業發展了,工人們的孩子上學卻成了問題。

“哪需要我,我就去哪。”佔地斯門租來農民的房子,辦起了幼兒園,接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園。1個,2個,3個……很快,她的幼兒園爆滿。

呵護幼苗,她把母親般的愛給了這些孩子,就像當年她的老師給她溫暖一樣。

她還記得,當年,有位母親抱著個看上去4歲左右的孩子來入園,忐忑不安地問:我的孩子有點智障,別的幼兒園都不收,你們收不收?

“收,當然收。再怎麼説,孩子都要受教育。”聽完佔地斯門的話,母親把孩子交給了她,就走了。

佔地斯門把孩子放在地上,孩子哭著不走,她就站在一邊,不斷鼓勵孩子扶著梯子向前走,每走完一步,就投去鼓勵的眼神,並給孩子鼓掌。那一天,孩子哭著走完了樓梯。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母親專程來感謝她,緊緊握住她的手説,“謝謝您,老師,我的孩子終於可以走路了,孩子可是六年多從來沒走過路啊!”直到那時,她才知道孩子的真實年齡。

家長的信任給了她前進的力量。

介入社區治理

臟亂社區變衛生示範社區

2008年以來,成都大邑沙渠鎮以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纜各項工作,著力打造工貿型城鎮。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入駐,工人增多,與當初的武侯區簇橋類似,這裡也迫切需要學前教育。佔地斯門走訪好友,了解到這裡由於學前教育資源缺乏,很多農民工的孩子、農村留守兒童無法上幼兒園,得不到良好的學前教育,導致“問題兒童”、“問題少年”增多。

2012年初,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幫助下,佔地斯門投資1400萬元,在沙渠鎮辦了一所公益性、有品質的幼兒園。

做教育的過程中,她還介入到社區治理中。

大邑晉原街道新樂社區是城鎮化進程中農民搬遷入住的新型農民集中居住社區,入住農戶達460余戶、2100多人。4年前,新樂社區環境衛生堪憂,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需要有人關心,鄰里之間矛盾糾紛、幹群關係緊張等問題突出。通過走訪調查,佔地斯門認為社區群眾有房住、有社保、有業可就,但缺文明衛生習慣、缺精神文化生活,留守老人和兒童缺關心。於是,她在社區開大講堂,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引導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提升素質,同時動員社區群眾一起參與社區治理,探索出一條基層社區治理新路。現在,新樂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原來較臟亂的社區變為環境衛生示範社區、文明新風示範社區,群眾舒心了、安心了,幹群關係、黨群關係也和諧了。

感謝共産黨

幼兒園招聘“黨員優先”

在投身學前教育的二十多年裏,佔地斯門收穫了很多家長的感激。但在她心中,最應該得到群眾感謝的不是自己,而是中國共産黨。

“黨和政府的教育培養讓我從偏遠藏區走進大都市,踏上幸福的教育之路。這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我會一直用愛做教育、用心做教師。”佔地斯門真誠地説,3到6歲的孩子身心發展非常迅速,對這個世界開始有了自己的印象和理解,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模式,所以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自己回到藏區家鄉開幼兒園,也是在參與教育扶貧,是一名黨員應該做的事情。

佔地斯門開辦幼兒園,連招聘員工都定下一個特殊條件:“黨員優先”。“我認為黨員更有責任心,更樂於奉獻”。

如今,她開辦了17家幼兒園,有的出了川,有的返回了她當年想逃離的家鄉。她説,四川黑籽兒教育服務集團的600多名員工中,已有52名共産黨員。

“我的幼兒園有一個共性:大部分都在鄉村。”佔地斯門説,她有一個夢想:希望把優質的學前教育帶給鄉里的孩子。希望鄉里的孩子像她一樣,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再回報社會,回報家鄉。

聽了十九大報告後,佔地斯門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她説,報告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回到四川後,她還要更加紮實地工作。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盧蕩席秦嶺李媛莉謝凱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