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中外記者乘“復興號”前往天津“一日遊”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 2017-10-17 作者: 尹力 責任編輯: 吳疆
+|-

中外記者乘“復興號”前往天津“一日遊”

圖為在北京開往天津的高鐵列車“復興號”上,美國中文電視記者薩拉出鏡錄製節目。 富田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尹力)“目前可以感受到列車正在平穩前進,座位旁的窗戶很大,全程都可以看到沿途風景,坐在這個高速行駛的車上我感覺很安全……”17日上午8時許,在北京開往天津的高鐵列車“復興號”上,美國中文電視記者薩拉·凱瑟琳·溫特(Sarah Catherine Wendt)出鏡錄製節目。

當日,薩拉和90余位中外記者一道,在中共十九大新聞中心的組織下前往天津,先後參訪天津申通物流公司、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等地,實地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新情況。

早8時許,北京通往天津的“復興號”C2017次列車離站。不久後,列車時速超過300公里/小時,坐在車廂內的多名攝影、攝像記者紛紛起身拍攝車內設施及沿途風景。

據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波在車上介紹,截至2016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達12.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為2.2萬公里。目前全國已有2700列動車組投入運營。

其中,最新款高鐵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於今年6月正式載客運營。為打造高標準“軌道上的京津冀”,促進三地協同發展,中國鐵路部門于8月在京津冀地區擴大“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開行範圍,其中京津城際列車開行最多。

“最幸福的事就是車上有WIFI(無線網路)啊”,來自《澳門商報》的郭少英笑著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次乘坐復興號列車,車速提上來的同時服務品質也更高了,“感覺更便捷”。

走進天津申通物流公司,多位記者被這裡的自動分檢系統所吸引,忙著從不同角度拍攝四處奔走的智慧機器人。只見這些頂著橙色托盤的機器人不停穿梭,將一件件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並完成分揀。

據天津申通總經理王玉琴介紹,該系統于2016年正式啟用,每小時可分揀1.8萬件,錯分率幾乎為零,可節省人工成本70%以上,大大推動了物流自動化進程。同年,該公司依託天津港的優勢與海關總署版系統“跨境電商平臺”成功對接,開通了跨境直郵和保稅備貨模式快速清關落地,提供客戶從“入關核對—提貨出關—派送到門”的一站式服務。

看完該系統後,來自南非獨立傳媒集團旗下的《星報》總編輯傑斐特(Japhet Mathanda Ncube)表示“大開眼界”,“在南非還沒有普及線上購物,所以我是第一次看到這麼高科技的物流系統”。他希望南中之間可以加快科技交流,讓這些先進設備也能早日服務於當地民眾。

天津“一日遊”,中外記者來到的最後一站是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其位於京津冀産業佈局軸帶中最核心的位置。在這裡,記者們所關注的問題自然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關,商務區如何定位自身功能?能否成功吸引北京企業來此發展?

據該商務區管委會主任鄭偉銘介紹,該區整體的功能定位是京津冀企業總部聚集區、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標誌區、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等。其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為重點,面向駐京央企、知名民企和跨國公司,著力引進總部項目和各類優質企業。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7月間,中心商務區已累計引進北京企業1043家,合計註冊金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其中,僅2017年上半年,新落戶該區的北京優質企業就超過200家,目前區內的57家企業總部中,有28家來自北京。(完)

更多新聞>>
分享到: